一. 民用無人機歷史沿革 無人機是無人駕駛飛機的簡稱,英文縮寫為“UAV”,是利用無線電遙控設備和自備的程序控制裝置操縱的不載人飛機。跟傳統飛行器一樣,無人飛行器也分為固定翼(fixed wing)、直升機(helicopter)以及多旋翼(multi-rotor)三種。固定翼(fixed wing)民用無人機因其續航里程長、活動半徑大等特點主要被用于森林防火、海事巡察等非民用用途。而近幾年出現的多旋翼(multi-rotor)機型憑借其在可玩性方面的優勢以及對起飛場地較低的要求,使其逐漸成為民用無人機消費領域的主流。 20世紀90年代之后,隨著微機電系統(MEMS)研究的成熟,僅幾克重的MEMS慣性導航系統被研制出來,使得多旋翼飛行器的自動控制器成為可能。但是MEMS傳感器數據噪音很大,直到2005年左右真正穩定的多旋翼無人機自動控制器才被制作出來。2010年,法國Parrot公司發布了世界上首款流行的四旋翼飛行器AR.Drone。作為一款高科技玩具,它的性能非常優秀:輕便、靈活、安全、控制簡單,還能通過傳感器懸停,用WIFI傳送相機圖像到手機上。AR.Drone的流行讓四旋翼飛行器開始廣泛進入人類社會。2012年2月,賓夕法尼亞大學的Vijay Kumar教授在TED上做出了四旋翼飛行器發展歷史上里程碑式的演講。這一場充滿數學公式的演講居然大受歡迎,自此之后,多旋翼飛行器受到的關注度迅速提升,成為了當時新的商業熱點。 二. 行業特點及政策法規 就目前而言,我國多旋翼無人機行業門檻較低,主要體現為以下三個方面: (1) 技術門檻:一般氣象條件下的飛行對性能、續航時間和負載能力的要求其實非常有限。軟件方面,基于轉速控制的多旋翼飛行器控制理論系統早已成熟,互聯網上也有大量的開源代碼可查。而在硬件上方面,無論是電機、調速器、電池、還是飛控里需要的處理器和慣性傳感器組,都有來自國內外的大量供應商可供選擇。 (2) 資金門檻:一般情況下,如不追求產品達到行業標桿水平的性能指標,資金投入不會太高,通過對外承包進行生產的方式在業內也不少見。 (3) 政策法規:根據我國《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駕駛員管理暫行規定》,目前在售絕大多數民用飛行器屬于微型無人機(空機質量小于7千克、相對高度低于120米、半徑低于500米),因此無需無人機駕駛執照也沒有其他監管要求。對于多旋翼飛行器來說,幾乎沒有相關形式的監管認證,目前僅有一部分企業通過了3C認證。 雖然,我國多旋翼無人機市場進入門檻較低。但是如果想在市場中脫穎而出則需要大量的技術物質積累。 整個市場由大量同質產品生產者及少數頂尖企業組成,呈金字塔形。事實上,除了重量、動力等基本硬指標外,抗風能力、自消抖云臺(攝影)、智能航線以及操作性對飛行器的實際使用起著更大的作用,研發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。以行業內航拍領域龍頭企業-大疆(DJI)為例,僅深圳總部就有員工超過2000人。 |